湿地松适生于低山丘陵地带,耐水湿,生长势常比同地区的马尾松或黑松为好,很少受松毛虫危害。
适生于夏雨冬旱的亚热带气候地区。对气温适应性较强,能忍耐40℃的高温和-20℃的低温。在中性以至强酸性红壤丘陵地以及表土50~60厘米以下铁结核层和沙黏土地均生长良好,而在低洼沼泽地边缘尤佳,故名,但也较耐旱,在干旱贫瘠低山丘陵能旺盛生长。抗风力强,在11~12级台风袭击下很少受害。其根系可耐海水灌溉,但针叶不能抗盐分的侵染。为喜光树种,极不耐阴。在中国北纬32度以南的平原,向阳低山均可栽培。
根据湿地松的主要适生立地因子进行选地。湿地松为喜光、不耐荫的强阳性树种,需充足的光照条件。在原产地的分布区属亚热带季润气候类型,该树种又是一个喜温暖湿润、适于夏雨冬旱的亚热带树种,适生地平均气温16~23.2℃,对气温的适应性较强。湿地松是具有外生菌根的喜酸树种,pH值一般要求在4~6之间。湿地松深根性、侧根粗而密,主要分布于根基下30 cm的深度范围内,要求0~40 cm深度范围内的土壤疏松,通透性好,如土壤粘重板结,其生长就受到影响。湿地松喜湿不耐渍,要求土壤排水良好。宜选择低山丘陵区山体中、下部,坡度小于20度,坡向为全坡向,土层较深厚(不低于50cm),排水、肥力中等,采伐迹地应对采伐剩余物及杂灌进行清理。
用百分率分级法对苗木进行分级,用Ⅰ、Ⅱ级苗造林,严禁用Ⅲ级苗造林,中国中亚热带地区用裸根苗造林一般于早春即春梢萌发前进行定植。为提高成活率,宜选择雨后阴天或无风雨前晴天定植。对远途运输的苗木,定植前应将苗木的根系浸入80ppmABT2号生根粉水溶液中15分钟后,再根蘸泥浆定植。栽植深度应适宜,不宜栽植过浅。
栽紧踏实是提高栽植成活率的关键,其方法是:先在定植穴的填土上面挖一小穴,深度约15cm,把松苗的根系放入穴中,用少量细土压紧;然后稍稍上提树苗,使苗正根舒后填土约三分之二再充分压紧;再填土三分之一后充分压紧填土,再在其上盖一层土。若造林时阳光强、天气干燥、风大或下大雨,此时应将苗木暂时放在阴湿的地方或树林中,并覆盖保湿物(如草或湿布等),充分保湿,待天气变阴、空气湿润、无风时再进行造林。
主伐
在培育目标明确的前提下,即以提供造纸、建筑原料为培育目的的林分,应依据以材种工艺成熟、造纸工艺成熟和建筑用材要求为基线,考虑经济成熟,适当兼顾数量成熟的原则,确定其主伐年龄,按照林分采伐时所提供的木材质量、造纸工艺需求、建筑工业需求和获得的经济效益结合起来考虑,湿地松纸浆材林的主伐年龄为12~16年,建筑材林的主伐年龄为20~23年。
园林
湿地松苍劲而速生,适应性强。中国已引种驯化成功达数十年,故在长江以南的园林和自然风景区中作为重要树种应用,是很有发展前途的。可作庭园树或丛植、群植,宜植于河岸池边。用于造林一般8-12年便可成材。 [2]
经济
材质好,松脂产量高。
小苗移栽一年生平均树高生长达1米,二年生平均胸径5厘米,树高2.5米;4年生胸径平均达11厘米,7年生胸径达20厘米,年平均胸径生长可达2.8cm,木材平均生长量每亩达22m3;如果种植15年砍伐,木材生长量将达到每亩22m3。
1、木材效益:第10年开始采收松脂,第15年砍伐,可生产木材22m3/亩,按900元/m3价格计算(杂交松木材市场价格同期同规格的桉树价格),产值19800元/亩,平均效益:每亩每年可达1320元。
2、松脂效益:第10年时开始采脂,按每亩90株,每株产脂3公斤/年.株,松脂价格4元/公斤(2006年以来价格:4.4到5.4元/公斤),每年每亩生产松脂价值约1000元。这个额外的收入,是其它树种所无法比拟的。而且,国际市场的松脂价格有趋升的态势。
湿地松苍劲而bai速生,适应性强。中国已引du种驯化成功达数十年zhi,故在长江以南的园林dao和自然风景区中作为重要树种应用,是很有发展前途的。可作庭园树或丛植、群植,宜植于河岸池边。用于造林一般8-12年便可成材。
抚育管理
为提高造林成活率,湿地松造林后应及时进行幼林抚育,
一般当年松土除草3次,第二年2次,第三年1次。松土除草要做到“三不伤、二净、一培土”。即:不伤根、不伤皮、不伤稍;杂草除净、石块拣净;把锄松的土壤培道根部并覆盖杂草,以减少表面水分蒸发和增加有机质以
及抑制杂草生长;松土深度要适当,做到里浅外深,坡地浅平地深,年松土浅,以后逐年加深。由于湿地松是强阳性树种,还应根据造林地上杂草杂灌的生长情况而增加砍灌次数,以提高幼树保存率,确保幼树生长。
抚育间伐一般在8年左右,间伐株数为保存株数的25%左右,主要间伐林木分化后的林下被压木。然后视林分生长状况及培育目标,再间伐1~2次,间伐强度为20~25%。间隔期4~5年。
科学施肥
林地施肥可以改善土壤养分状况,提高林木生长量,缩短成材年限,尤其是幼林期间施肥可提早郁闭,通常结合整地在回填土时进行,每穴施复合肥0.2~0.3斤。
湿地松分布在美国东南部6个州, 北纬27°~33°50′、西经80°~90°。垂直分布从海平面至150米处。中国早是在1933年由归侨在广东台山县沙栏乡肖美村引种。1947年又从美国引入种子, 分别在江苏江浦、安徽泾县和马鞍山、湖北武昌、湖南长沙、四川重庆、广东广州、广西柳州等地区栽植, 普遍生长良好。从1974年到80年代初,在中国亚热带地区广泛种植, 面积已达24万公顷。
分布区气候温暖, 夏季高温潮湿, 冬秋较干旱,年平均温度为17.2~18.3℃, 冷月平均低温度为4~12℃, 偶尔出现41℃及—17.8℃的温度, 短期高温或低温对湿地松无严重影响, 年降水量1 270毫米, 70%降在250天的生长季内, 属夏雨型。湿地松分布区多属海岸平原, 土壤多为沙土, 酸性, 地下水位较高, 局部有季节性积水, 地表下45~60厘米常有排水不良的硬盘, 有铁铝积累。当土壤排水良好及上层厚度大于50厘米时, 生长良好。排水不良时, 长势差。喜光树种, 不耐庇荫, 抗风力较强, 主、侧根较发达。湿地松在中国能生于多种酸性土壤, 从华南的砖红壤、冲蚀严重的红壤粗骨土、沿海沙土到亚热带的红壤至暖温带的黄棕壤土。不同气候带种植的湿地松, 随海拔升高, 生长明显下降, 纬度越向北,下降幅度越大。一般南亚热带 (广东、广西及福建部分地区)可在600米以下,中亚热带在400~500米以下发展湿地松(四川盆地在600米以下)。
温州湿地松苗品质优良,外国松
更新时间:2024-03-30 05:32:10
价格
面议
起批量
≥ 1件
供应商
清流县嵩口福新苗圃
所在地
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嵩口镇立新村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