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水泥生料和干法窑水泥熟料的硬度、强度及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进行试验,探讨了干法窑水泥熟料的破碎阻力与其力学性能之关系,并对物料的脆性和能量耗散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干法窑水泥熟料的力学特征是硬度高,强度低,弹性模量也低于生料石块;强度低导致了其破碎阻力小,硬度高则使得其粉磨细化难度大,这是干法窑熟料细化粉磨耗能多的主要原因.
--------------------------------------------------------------------------------------------------------------------------------------------------------------
产品内容:
房山室内墙面抹灰层掉沙这样做一招搞定
混凝土浇筑后抹面时,可均匀地撒一薄层硬化剂再抹光,硬化后表面很坚实,且光感非常好,不会产生脱皮、起砂现象。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混凝土坍落度要尽量小。混凝土浇筑后要加强养护工作,应有专人负责。炎热的夏季施工时,应尽量选择夜间浇筑混凝土,或有防止太阳直接暴晒新浇混凝土的防护措施。
现阶段在我国普通工业与民用的建筑中,建筑的地面经常采用水泥砂浆面层,水泥砂浆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并具有传统做法的地面。在建筑的施工中因受到水灰比例、原材料的搭配和工人施工的工艺等方面的影响,地面起砂现象已成为严重的质量通病。如何防止和处理地面起砂,将质量通病消除在萌芽状态,是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起砂原因分析
1、原材料问题
1.1水泥:采用了标号比较低的水泥,过期结块水泥、受潮结块水泥、或采用了不宜做地面的品种水泥,这些水泥活性差,影响了地面强度。
1.2砂子:采用了细砂粉,该砂拌和时需水量大、水灰比大,降低了水泥砂浆的强度。或采用了含泥量过大的砂子,影响了水泥与砂子的粘结力。
2、水灰比问题
正常水化作用,水泥需水量为20~25%,实际施工中水灰比都大于0.25,现场常用水灰比为0.5,造成面层强度降低和结构不紧实,引起地面起砂。
3、搅拌不均匀
砂浆搅拌不均匀,砂浆收缩时浇水,吃水不一,水分过多处容易出现起砂、脱皮现象。
4、压光时间掌握不当
没有熟悉水泥硬化的基本原理,安排的工序不当或底层较干或较湿等,导致地面压光时间过早或过迟。
4.1压光时间过早,由于水泥的水化作用才开始进行,游离水分还比较多,不利于消除表面孔隙和气泡等缺陷,且会使表面扰动,消弱水泥砂浆面层强度。
4.2压光时间过迟,水泥的胶凝体已经形成硬化,表面较干,表面层的毛细孔及抹痕没有办法去掉,硬性压光极易损伤表面的强度和抗磨性能。
4.3施工人员为了操作方便,洒水湿润并强行抹压,造成地面内部结构破坏,强度降低,导致起砂。
5、养护问题
5.1水泥地面,一般现场不养护(尤其门窗洞口处)或养护天数不够,水泥水化作用不充分,影响地面强度。或地面完成后不到24小时,就开始浇水,导致大面积脱皮、砂粒外露,造成起砂。
5.2水泥地面养护尚未达到强度,过早上人走动或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地表面造成破坏,导致地面起砂。
5.3地面低温下施工,门窗洞口没封闭或无取暖设备,影响了水泥水化反应。或者受冻,体积膨胀,孔隙率增大、粘结力受到破坏,降低强度引起反砂。
5.4冬季施工室内用焦炭炉升温,焦炭燃烧时产生CO2,与水泥水化后生成的尚未结晶的Ca(OH)2反应,生成CaCO3形成表面硬壳,影响水泥正常水化反应,降低强度,引起起砂。
以上为产品介绍
======================================================================================
对已用NaCl溶液室内加速活化的钢筋混凝土进行电化学注入阻锈剂、等电量脱盐等处理,通过测定1a内钢筋腐蚀电位、锈蚀速率以及失重率的变化,对比各项钢筋阻锈技术的阻锈效果.结果表明:电化学注入阻锈剂能更有效地防止钢筋的进一步腐蚀.
为了更有效地研究石英玻璃在流体静压强作用下的力学性能,直接采用石英玻璃块体进行了常温流体静压强试验,建立了石英玻璃的流体静压强-玻璃密度的关系;应用拉曼射线仪分析压后玻璃的微观结构变化,建立了压密度-拉曼光谱频率的关系;对石英玻璃进行了Vickers压痕试验,将试验后的试样进行拉曼射线测定,根据上述拉曼光谱频率随压密度变化的规律,研究了Vickers压头下石英玻璃中由流体静压强引起的体积压密分布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