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报广告代理广告部155.1023228.8
“人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他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这样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为经典的名句,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段话曾激发了多少年轻人火热的信念、坚韧的斗志啊!这段话,也始终是我人生之路自律和诫勉的座右铭。
阅读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蹭在“书摊”
很小的时候,只知道背着书包上学校是天经地义的本分,每天循规蹈矩上学、放学、回家写作业、胡同里耍玩,除了家里那个竖着长长天线的豆腐块大的半导体匣子,全然不知啥叫课外读物、业余生活。改变是从胡同口临街的小平房新搬来一户人家开始的。
那家有6个清一色女孩,全家8口人仅靠父亲赵大爷蹬三轮车为生。恰巧,赵家老三转学和我同班。由于家境困窘,街道同意她家在临街的门口搭小棚,支上板凳桌椅,建一个小书摊,既丰富居民生活,又可以有所收入贴补家用。平日里,书摊是没有固定工作的赵婶经营,下午孩子们放学后也轮流接应。由于周围密集的胡同民宅,加之那个年代生活清苦单调,这个小书摊很得人心,花个几分钱,看报的、翻书的、聊天的,有时客满为患,赵家人忙不过来,我索性反客为主,帮着照看生意。而我自幼会打算盘,能帮忙结算往来账目,赵大爷、大妈对我的帮衬求之不得,但也过意不去,所以每每硬拽我留下吃饭。在她家吃饭,如同打仗一般,一大锅米饭、一大锅熬菜,几乎在端出的瞬间便见了底,人多气氛喧闹,抢着吃饭味真香。
因为“近水楼台”,我可以随心所欲泡在书摊蹭书看。琳琅满目的小人书看花了我的眼,《马兰花》、《神笔马良》、《卖火柴的小女孩》、《一千零一夜》……还有封皮精美的连环套书《岳飞传》、《三国》、《水浒》、《红楼梦》等等,似懂非懂中我只顾看画面,再听大人们闲聊,倒也单纯地辨别出故事人物的好与坏,懂得了人之初、真善美。
三四年级时,随着学校学到的文化知识的递深,我对以图片为主的“小人书”的兴趣降低了,而被当时有代表性的书刊,《儿童文学》、《少年文艺》所吸引,这两种刊物中,那些为小朋友创作的儿歌、诗谣、散文、漫画、卡通、时代感的小英雄故事连载,生动有趣、清新美妙,如同涓涓溪水浇润着我们纯净的心田,和风润物,读着它,我们小小的心灵如同被打开的一扇扇窗子,我们陶醉不已。每期新书刊出版,我总要时间先睹为快,翻来覆去地看,久久舍不得放下。
查看全部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