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别名 |
古玩 |
面向地区 |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中国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瓷器的发明是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与中国(China)同为一词。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在中国,“瓷器”一词早见之于许慎的《说文解字》中。“瓷”这个字在汉以前指“瓦器”,许慎《说文解字》中解释“瓷”为:“瓦器,从瓦次。”《隋书·何稠传》记载的“匠人无取清意,稠以绿瓷为之”。当时的绿瓷应该包括我们今天称呼为青瓷中的某些釉色玻璃质感很好的制品。磁县博物馆已有收藏,但当时不称“青瓷”而称“绿瓷”。
“磁器”一词早见于唐代文献记载内。当时磁、瓷的使用也分别得比较清楚。如《新唐书·地理志》记载:“邢州巨鹿郡土贡磁器;越州会稽郡土贡瓷器。”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磁州窑研究热的几度兴起,古代陶瓷遗址不断发现。磁州窑文献研究也取得进展,一些历史悬案迎刃而解。在论文与报刊文章中,磁州窑称谓使用趋向规范与统一,磁州窑名称使用频率增多。其次,磁州窑产品内涵与窑系外延逐渐丰富与充实。
近年来,在磁州窑的故乡--彭城陶瓷产区,一些宾馆、饭店开始重新使用“磁都”一词来起名字,如磁都饭店、磁都宾馆、磁都影剧院等。重新使用“磁”字,表达人们对昔日“磁器之都”的怀念、热爱之情。其中或许对古磁文化有一种难于割舍的情愫。
以笔者之见,即使在现代,“瓷器”与“磁器'两词不妨继续混用下去,可由人们自由选用,无妨各表其义下去。固有的使用无需重新改变。因为,文字的使用要一个顾及历史的延续,对原有的文献亦不必做狗尾续貂式的改变。否则,就难免逃脱阉割历史之嫌了。
无论如何,我们从“磁器”一词的诞生到其取代“瓷器”之演绎,由此可见磁州窑对人类文明和发展史的贡献。并由此看出民窑磁州窑之顽强的生命力,与曾经的喷发式的张力。
最近来访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