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慧城市十四五规划和未来发展方向报告2021~2027年
------------------------------------------
<<报告编号>> 393188
<<出版日期>> 2021年6月
<<出版机构>> 华研中商研究院
<<报告价格>> 纸质版:6500元 电子版:6800元 纸质版+电子版:7000元
<<联系人员>> 高虹
【报告目录】
章 智慧城市相关概述
1.1 智慧城市的定义及发展
1.1.1 智慧城市的概念
1.1.2 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然性
1.1.3 智慧城市具备四大魅力
1.1.4 智慧城市的创新应用
1.2 智慧城市的建设内容
1.2.1 市政设施类之智能交通
1.2.2 公共服务类之智慧医疗
1.2.3 社会管理类之智慧社区
1.2.4 产业发展类之智慧产业
1.3 智慧城市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1.3.1 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1.3.2 中国城镇未来发展的方向
1.3.3 打造新型城市产业链及生态圈
第二章 2019年到2021年全球智慧城市建设分析
2.1 2019年到2021年全球智慧城市发展现状
2.1.1 世界智慧城市发展特征
2.1.2 全球智慧城市排名状况
2.1.3 各国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
2.1.4 智慧城市在线社区启动
2.1.5 智能城市技术成全球发展热点
2.1.6 亚洲智慧城市进程进一步加快
2.1.7 中美签署智慧城市的合作协议
2.1.8 国际智慧城市发展机遇与风险
2.1.9 全球智慧城市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2.2 欧美
2.2.1 欧盟智慧城市发展状况
2.2.2 欧盟积极建设智慧城市
2.2.3 欧盟智慧城市建设目标
2.2.4 美国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状况
2.2.5 美国将兴建无居民智能城市
2.2.6 美国加大智能城市投入
2.3 日本
2.3.1 日本低碳智慧城市路径
2.3.2 日本智慧城市建设的特点
2.3.3 日本参与新兴国家智能城市建设
2.3.4 日本提出智慧城市国际ISO标准
2.3.5 日本智慧城市对中国的启示
2.4 新加坡
2.4.1 新加波智慧城市建设优势
2.4.2 新加坡智慧城市发展模式
2.4.3 “智慧国家”实施经验借鉴
2.4.4 新加坡牵手华为建设智慧国
2.4.5 电子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2.5 韩国
2.5.1 韩国智慧城市建设状况
2.5.2 韩国首尔智慧城市发展规划
2.5.3 韩国松岛智慧城市发展规划
第三章 2019年到2021年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环境分析
3.1 经济环境
3.1.1 全球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3.1.2 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3.1.3 2020年中国宏观经济展望
3.1.4 中国宏观经济发展趋势
3.2 社会环境
3.2.1 人口规模及城镇化水平
3.2.2 智慧城市顺应城市化发展
3.2.3 智慧城市符合现代化需要
3.2.4 我国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
3.3 政策环境
3.3.1 智慧城市发展建设政策回顾
3.3.2 关于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的通知
3.3.3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7年到2020年)
3.3.4 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3.3.5 智慧城市纳入工作建设规划
3.4 技术环境
3.4.1 技术进步推动智慧城市发展
3.4.2 中国智慧城市产业技术联盟
3.4.3 大数据技术助推智慧城市的建设
3.4.4 通信网络技术促进智慧城市建设
3.4.5 全光网建设助力智慧城市发展
3.4.6 建设智慧城市的技术机遇与挑战
第四章 2019年到2021年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分析
4.1 中国智慧城市运行现状
4.1.1 在建设中的作用
4.1.2 智慧城市运行现状分析
4.1.3 地区智慧城市发展布局
4.1.4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状况
4.1.5 中国智慧城市供需分析
4.1.6 智慧城市产业链分析
4.1.7 关键领域的发展现状
4.2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特点分析
4.2.1 智慧城市发展新常态分析
4.2.2 以人为本依然是发展主线
4.2.3 技术成为智慧城市突破口
4.2.4 交互式3D城市成着力点
4.3 2019年到2021年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模式分析
4.3.1 中国智慧城市主要建设模式
4.3.2 我国智慧城市商业模式介绍
4.3.3 国内外智慧城市商业模式分析
4.3.4 国内企业尝试BT建设模式
4.4 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建设分析
4.4.1 构建智慧城市指标体系的意义
4.4.2 我国智慧城市评价体系分析
4.4.3 我国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进展
4.4.4 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建设加快
4.4.5 推动智慧城市国际标准化工作
4.4.6 智慧城市标准发展的思考
4.4.7 完善智慧城市体系的建议
4.5 运营商成智慧城市建设主力
4.5.1 运营商的作用
4.5.2 运营商加快布局
4.5.3 中国移动
4.5.4 中国联通
4.5.5 中国电信
4.5.6 运营商的建设机遇
4.5.7 运营商的建设建议
4.6 智慧城市运营分析
4.6.1 智慧城市的运营主体
4.6.2 智慧城市运营新思维分析
4.6.3 智慧城市运营存在的问题
4.6.4 智慧城市的运营策略分析
4.7 智慧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
4.7.1 东西部发展不均
4.7.2 规划与建设脱节
4.7.3 招商难导致空壳
4.7.4 产业格局尚未形成
4.7.5 核心议题亟待解决
4.7.6 其他问题
4.8 智慧城市的发展对策
4.8.1 智慧城市建设的提振策略
4.8.2 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要点
4.8.3 智慧城市的发展思路建议
4.8.4 智慧城市的发展路径探索
4.8.5 建设智慧城市的基本原则
4.8.6 重视需求导向的促进作用
4.8.7 智慧城市建设应坚持理性
第五章 2019年到2021年智能交通产业分析
5.1 智能交通发展概述
5.1.1 发展智慧交通的重要意义
5.1.2 智能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5.1.3 我国智能交通主要应用领域
5.1.4 高速公路智慧交通应用分析
5.2 2019年到2021年智能交通产业综合分析
5.2.1 智能交通产业发展周期
5.2.2 智能交通产业发展综述
5.2.3 智能交通市场发展规模
5.2.4 智能交通市场项目
5.2.5 智能交通市场竞争格局
5.2.6 智能交通市场投融资模式
5.2.7 高清视频监控的重要作用
5.3 2019年到2021年部分城市智能交通发展动态
5.3.1 西宁
5.3.2 厦门
5.3.3 深圳
5.3.4 佛山
5.3.5 珠海
5.4 2019年到2021年车联网市场发展分析
5.4.1 车联网助力智能交通发展
5.4.2 车联网发展核心驱动力
5.4.3 车联网市场发展现状
5.4.4 车联网市场盈利模式
5.4.5 车联网市场需求分析
5.4.6 车联网市场竞争状况
5.4.7 车联网市场趋势分析
5.4.8 车联网产业发展战略
5.5 大数据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分析
5.5.1 应用综况
5.5.2 应用方式
5.5.3 应用方案
5.5.4 应用方向
5.5.5 应用建议
5.6 智能交通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5.6.1 智慧交通市场规模预测
5.6.2 智慧交通发展前景展望
5.6.3 智能交通市场发展方向
5.6.4 智能交通未来趋势分析
5.6.5 智能交通技术发展趋势
第六章 2019年到2021年电子政务行业分析
6.1 全球电子政务发展综述
6.1.1 国外电子建设历程
6.1.2 全球电子政务发展状况
6.1.3 国际电子发展趋势
6.2 2019年到2021年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分析
6.2.1 智慧建设的重要作用
6.2.2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特点
6.2.3 电子政务整体发展水平
6.2.4 城市电子政务发展水平
6.2.5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6.2.6 电子政务政策环境分析
6.3 2019年到2021年中国政务新媒体发展分析
6.3.1 政务新媒体发展格局
6.3.2 政务微博发展的作用
6.3.3 政务微博发展态势
6.3.4 城市政务微博状况
6.3.5 政务微博发展展望
6.3.6 政务发展现状
6.3.7 政务APP发展现状
6.4 大数据在电子政务领域的应用分析
6.4.1 应用概述
6.4.2 应用状况
6.4.3 应用模型
6.4.4 应用模式
6.4.5 应用建议
6.5 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发展分析
6.5.1 电子政务标准的含义
6.5.2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的分类
6.5.3 电子政务标准的重要性
6.5.4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制定要求
6.5.5 我国电子政务标准现状分析
6.6 我国电子政务现存的问题
6.6.1 观念上的误区
6.6.2 资源利用缺陷
6.6.3 发展不平衡
6.6.4 短期效应问题
6.6.5 资源浪费现象
6.6.6 法律法规滞后
6.6.7 网络安全问题
6.7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对策
6.7.1 电子政务发展战略模式
6.7.2 电子政务发展建议
6.7.3 电子政务发展策略
6.7.4 电子政务发展措施
6.8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前景分析
6.8.1 电子政务发展趋势
6.8.2 电子政务发展展望
6.8.3 电子政务“互联网+”趋势
第七章 2019年到2021年智慧医疗产业分析
7.1 发达国家智慧医疗产业发展分析
7.1.1 美国
7.1.2 英国
7.1.3 日本
7.2 中国智慧医疗产业综合分析
7.2.1 智慧医疗发展背景
7.2.2 智慧医疗产业现状
7.2.3 智能医疗发展标准
7.2.4 智慧医疗实践进展
7.2.5 智慧医疗商业模式
7.2.6 智慧医疗投资规模
7.2.7 实现智能医疗的关键
7.2.8 智慧医疗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7.3 智慧医疗行业应用分析
7.3.1 全球智慧医疗应用情况
7.3.2 我国智慧医疗应用状况
7.3.3 智慧医疗未来应用趋势
7.4 智慧医疗行业技术分析
7.4.1 智慧医疗技术应用特点
7.4.2 智能医疗主要技术应用
7.4.3 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
7.4.4 3G技术助力产业发展
7.4.5 物联网的应用分析
7.5 大数据在智慧医疗领域的应用分析
7.5.1 应用场景
7.5.2 应用模型
7.5.3 应用模式
7.5.4 应用方向
7.5.5 应用前景
7.6 智慧医疗产业前景预测
7.6.1 我国智慧医疗的市场潜力
7.6.2 中国智慧医疗发展空间预测
7.6.3 智慧医疗细分市场发展潜力
7.6.4 智慧医疗未来发展趋势预判
第八章 2019年到2021年智能家居市场分析
8.1 智能家居市场发展综述
8.1.1 智能家居市场发展阶段
8.1.2 智能家居市场推广现状
8.1.3 无线智能家居受市场青睐
8.1.4 物联网在智能家居的应用
8.1.5 智能家居平民化发展思考
8.2 2019年到2021年中国智能家居发展态势
8.2.1 智能家居系统市场规模
8.2.2 智能家居市场竞争格局
8.2.3 互联网企业布局动态
8.2.4 运营商部署智能家居
8.2.5 智能家居市场焦点
8.3 大数据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应用分析
8.3.1 应用前提
8.3.2 技术应用